AI如何变革中国作物育种
日期:2023-07-12 14:10:19 / 人气:186
采访中信控股曾诚:“灯塔工厂”同时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工业数字化,赋能世界有广阔的机会。《科技创新板日报》7月11日讯(记者郭辉)在去年的WAIC上,中信集团展台以一系列丰富的实物展品、视频展示和互动体验,展示了中信集团运用AI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实践。其中,融合AI技术打造的制造业“灯塔工厂”备受外界关注。
数字技术在其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持续的。中信控股首席数字官曾诚在财联社直播间告诉科技创新板期刊记者,今年他们在去年“灯塔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AI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比如中信特钢的全流程可追溯的智能钢管生产线,中信余炳轩的一体化高压压铸机,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新产品和案例,将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和效率提升。在展台的亮点中,还有中信控股推出的全球首条全AI检测轮制造生产线等新应用。
据了解,“灯塔工厂”是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公司自2018年开始发起的全球评选。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的集成和综合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制造业。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专业奖项。
曾诚表示,中信集团自前年推出“灯塔工厂”以来,一直在“AI+工业场景”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因为我们在工艺、质量、效率、能耗、设备等方面的行业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源越来越多,我们会思考如何嵌入更多的大模型等算法优化能力,如何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闭环优化,帮助企业实现更高质效、更低能耗、更低库存。在实现真正价值的同时,也将为灯塔工厂提供一个很好的升级点。”
“除了灯塔本身的开发,我们还将灯塔的能力从一条生产线复制到更多的生产线上。”曾诚介绍,去年公司已经对外推广了灯塔的多个单项应用,并在墨西哥、摩洛哥等境内外生产线进行了复制。我们有计划和决心在世界其他地方建造一座新的灯塔工厂。
曾诚表示,在算法、计算能力、大模型方面,他们一定会牢牢抓住技术这条主线。在中信集团的推动下,大模特的开发和培训如火如荼。“我们在优化工业领域的设备时,一定会做出更多由大模型支持的成功案例。”
中信集团灯塔工厂广度的进一步升级,意味着建造者需要具备更多行业的专有技术能力。“中信的优势是我们有大量的工业场景,这些工业应用都是‘国之重器’,都是大型制造领域。”曾诚表示,他们会将这些行业能力和行业数据在场景中深度应用,形成AI+的优势。"
在今年中信集团的WAIC展台上,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关注到,其利用数字化技术覆盖了特钢生产的整个生产和流程。中信澳大利亚矿是世界领先的磁铁矿生产商,也是从中国进口的铁精矿的最大供应商,每年精矿产量超过2000万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信旗下子公司打通了磁铁矿从开采、选矿、运输、炼钢、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通过数字智能技术的赋能,实现了全流程的自控和数据互通,从而提升了产业链协同和整体运营效率,这也成为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又一重要案例。
不仅是中信集团,国内的“灯塔工厂”项目也在蓬勃发展。世界经济论坛(WEF)去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1月,30个国家或地区的132家灯塔工厂入选。其中,中国有50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37.9%,居世界第一。中国的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优势,而且涵盖了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设备、消费品等多个细分行业。
曾诚表示,这充分说明中国制造业不仅体量庞大,而且智能制造水平与体量庞大相匹配。“当然,由于规模巨大,我们仍然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些领域开发自己的工业智能算法,丰富和完善工业智能的应用场景和能力,甚至进一步赋能世界。”AI如何改变中国的作物育种?
在未来,ChatGPT将会是育种领域的一个很好的研究助手——它可以在统计学和数学领域的基础工作中,为育种者有效地减少工作量和细化规则。
本文1748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文|财经E法烁凡
编辑|郭丽勤
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望帮助中国在生物育种领域发展。
“中国水稻在育种技术创新后,正在进入智能育种的4.0阶段。”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院士千千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暨数字经济赋能振兴种业专题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育种4.0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玉米遗传学家爱德华兹·巴克勒(Edwards Buckler)提出的一个想法。此前,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曾公开表示,种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是农户育种,2.0时代是杂交育种,3.0时代是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等。,而4.0时代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孕育。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种业4.0时代,中国还处于2.0和3.0时代之间。
01
发掘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也叫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由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物质,往往存在于特定的品种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和推广的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和野生近缘种等,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斌在论坛上表示,数字化是种业科技创新的趋势。目前,如何将种质资源转化为遗传资源非常重要,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开发种质的巨大潜力,科学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千千介绍,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智能育种4.0阶段是利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可以编辑基因的智能育种阶段,将大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释放资源价值,支撑种业振兴。
“中国是种质资源大国。如何将其转化为遗传资源,需要数字技术帮助我们从随机选择到精确选择来选择优良品种。通过数字模型实现精确的分子设计和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理想株型、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千千说。
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研究所(IPK)育种研究部主任Jochen C.Reif在论坛上介绍了国外使用数字技术的经验:他的团队综合分析了12858份小麦材料的基因组数据和12.5万个地块的产量数据,建立了可靠的产量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训练群体样本量的增加和6个不同试验系列表型数据的积累,杂交小麦试验群体在新环境下产量预测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他认为“利用大数据进行作物育种和研究,可行性高,潜力大”。
“对于育种者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以前育种者是‘看什么选什么’,现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做出选择——‘先预测再验证’,大大扩大了育种规模,加快了育种进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副主任李良认为。
02
推进育种改革
目前流行的万能AI能否推动未来农业育种的大变革?
“关键是搭建桥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据中心负责人张晓表示,科技企业与农业育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望进一步加强,尤其需要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双方的能力。例如,张晓表示,ChatGPT将是育种领域的一个很好的研究助手——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量,并在统计和数学的基础工作中为育种者细化规则。
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国提出了促进种业发展的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部分提出,大力推广种源等关键农业核心技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计划;启动重大农业生物育种工程。
国家农作物种质库也进行了数字化探索。2023年2月,国家农作物种质库与腾讯公司联合启动“国家农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建设和完善“种质库2.0”的数据整合和分析系统;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能力的条件;建立一个可视化交互式信息显示系统。
在地方层面,部分地区推进了种业数字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安表示,北京已将农业科技创新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种业数字化”,建立“表现型+基因型”智能育种技术,加快“精准育种”步伐,逐步实现定制化设计育种。目前,北京拥有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组芯片、世界上第一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数据库等数字化技术创新成果。
北京市农业和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王补充说,北京市平谷区的政府和企业正在联合建立一个大型的数字种业数据库,试图在畜禽种业中自动收集字符。一旦实现,育种工作将实现指数级的飞跃。"
“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从大到强,我们在路上。”曾诚认为,国内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世界一流水平,进一步从制造工厂转变为制造的引擎。这个事情应该是数字技术驱动的。
“现阶段,国内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显著短板:比如在制造业上游的装备制造,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算法上,我们正在快速追赶。我相信中国的技术和制造企业在未来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把全球制造业水平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郭辉)”
数字技术在其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持续的。中信控股首席数字官曾诚在财联社直播间告诉科技创新板期刊记者,今年他们在去年“灯塔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AI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比如中信特钢的全流程可追溯的智能钢管生产线,中信余炳轩的一体化高压压铸机,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新产品和案例,将给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和效率提升。在展台的亮点中,还有中信控股推出的全球首条全AI检测轮制造生产线等新应用。
据了解,“灯塔工厂”是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公司自2018年开始发起的全球评选。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的集成和综合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制造业。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专业奖项。
曾诚表示,中信集团自前年推出“灯塔工厂”以来,一直在“AI+工业场景”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因为我们在工艺、质量、效率、能耗、设备等方面的行业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源越来越多,我们会思考如何嵌入更多的大模型等算法优化能力,如何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闭环优化,帮助企业实现更高质效、更低能耗、更低库存。在实现真正价值的同时,也将为灯塔工厂提供一个很好的升级点。”
“除了灯塔本身的开发,我们还将灯塔的能力从一条生产线复制到更多的生产线上。”曾诚介绍,去年公司已经对外推广了灯塔的多个单项应用,并在墨西哥、摩洛哥等境内外生产线进行了复制。我们有计划和决心在世界其他地方建造一座新的灯塔工厂。
曾诚表示,在算法、计算能力、大模型方面,他们一定会牢牢抓住技术这条主线。在中信集团的推动下,大模特的开发和培训如火如荼。“我们在优化工业领域的设备时,一定会做出更多由大模型支持的成功案例。”
中信集团灯塔工厂广度的进一步升级,意味着建造者需要具备更多行业的专有技术能力。“中信的优势是我们有大量的工业场景,这些工业应用都是‘国之重器’,都是大型制造领域。”曾诚表示,他们会将这些行业能力和行业数据在场景中深度应用,形成AI+的优势。"
在今年中信集团的WAIC展台上,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关注到,其利用数字化技术覆盖了特钢生产的整个生产和流程。中信澳大利亚矿是世界领先的磁铁矿生产商,也是从中国进口的铁精矿的最大供应商,每年精矿产量超过2000万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信旗下子公司打通了磁铁矿从开采、选矿、运输、炼钢、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通过数字智能技术的赋能,实现了全流程的自控和数据互通,从而提升了产业链协同和整体运营效率,这也成为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又一重要案例。
不仅是中信集团,国内的“灯塔工厂”项目也在蓬勃发展。世界经济论坛(WEF)去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1月,30个国家或地区的132家灯塔工厂入选。其中,中国有50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37.9%,居世界第一。中国的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优势,而且涵盖了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设备、消费品等多个细分行业。
曾诚表示,这充分说明中国制造业不仅体量庞大,而且智能制造水平与体量庞大相匹配。“当然,由于规模巨大,我们仍然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些领域开发自己的工业智能算法,丰富和完善工业智能的应用场景和能力,甚至进一步赋能世界。”AI如何改变中国的作物育种?
在未来,ChatGPT将会是育种领域的一个很好的研究助手——它可以在统计学和数学领域的基础工作中,为育种者有效地减少工作量和细化规则。
本文1748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文|财经E法烁凡
编辑|郭丽勤
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望帮助中国在生物育种领域发展。
“中国水稻在育种技术创新后,正在进入智能育种的4.0阶段。”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院士千千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暨数字经济赋能振兴种业专题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育种4.0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玉米遗传学家爱德华兹·巴克勒(Edwards Buckler)提出的一个想法。此前,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曾公开表示,种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是农户育种,2.0时代是杂交育种,3.0时代是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等。,而4.0时代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孕育。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种业4.0时代,中国还处于2.0和3.0时代之间。
01
发掘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也叫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由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物质,往往存在于特定的品种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和推广的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和野生近缘种等,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斌在论坛上表示,数字化是种业科技创新的趋势。目前,如何将种质资源转化为遗传资源非常重要,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开发种质的巨大潜力,科学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千千介绍,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智能育种4.0阶段是利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可以编辑基因的智能育种阶段,将大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释放资源价值,支撑种业振兴。
“中国是种质资源大国。如何将其转化为遗传资源,需要数字技术帮助我们从随机选择到精确选择来选择优良品种。通过数字模型实现精确的分子设计和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理想株型、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千千说。
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研究所(IPK)育种研究部主任Jochen C.Reif在论坛上介绍了国外使用数字技术的经验:他的团队综合分析了12858份小麦材料的基因组数据和12.5万个地块的产量数据,建立了可靠的产量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训练群体样本量的增加和6个不同试验系列表型数据的积累,杂交小麦试验群体在新环境下产量预测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他认为“利用大数据进行作物育种和研究,可行性高,潜力大”。
“对于育种者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以前育种者是‘看什么选什么’,现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做出选择——‘先预测再验证’,大大扩大了育种规模,加快了育种进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副主任李良认为。
02
推进育种改革
目前流行的万能AI能否推动未来农业育种的大变革?
“关键是搭建桥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据中心负责人张晓表示,科技企业与农业育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望进一步加强,尤其需要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双方的能力。例如,张晓表示,ChatGPT将是育种领域的一个很好的研究助手——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量,并在统计和数学的基础工作中为育种者细化规则。
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国提出了促进种业发展的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部分提出,大力推广种源等关键农业核心技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计划;启动重大农业生物育种工程。
国家农作物种质库也进行了数字化探索。2023年2月,国家农作物种质库与腾讯公司联合启动“国家农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建设和完善“种质库2.0”的数据整合和分析系统;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能力的条件;建立一个可视化交互式信息显示系统。
在地方层面,部分地区推进了种业数字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安表示,北京已将农业科技创新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种业数字化”,建立“表现型+基因型”智能育种技术,加快“精准育种”步伐,逐步实现定制化设计育种。目前,北京拥有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组芯片、世界上第一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数据库等数字化技术创新成果。
北京市农业和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王补充说,北京市平谷区的政府和企业正在联合建立一个大型的数字种业数据库,试图在畜禽种业中自动收集字符。一旦实现,育种工作将实现指数级的飞跃。"
“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从大到强,我们在路上。”曾诚认为,国内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世界一流水平,进一步从制造工厂转变为制造的引擎。这个事情应该是数字技术驱动的。
“现阶段,国内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显著短板:比如在制造业上游的装备制造,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算法上,我们正在快速追赶。我相信中国的技术和制造企业在未来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把全球制造业水平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郭辉)”
作者:鹿鼎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Adobe CTO成立了!字体一年成...07-12
- 科技班车|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07-12
- 谷歌AR业务唱“酷”?软件团队...07-12
- 开源商业化,走出“射手假说”的...07-12